ChriScorpiObi

ChriScorpiObi

Tuesday, February 22, 2011

fw:英文名(笑)

英文名

97年前香港是英國殖民地,
英語教育令香港人喜歡用英文名稱呼對方。
因為用中文名稱呼對方會產生以下的問題:


中文名三個字
中國人的姓名(除了2字和4字外)大部分是3個字,
如果朋友同事之間叫對方3個字全名,
彼此的關係就變得很疏遠、見外、陌生,
減弱團隊合作精神。
叫全名3個字的情況通常是老師叫學生回答問題、
抽獎時司儀讀出中獎者名字、
護士叫病人入醫生房、
情侶嗌交時女方力竭聲嘶大叫:「陳偉強!你仲想呃我?!」


中文名兩個字
如果叫對方名字的後2個字,
關係就顯得太過親暱(甚至肉麻),
朋友同事之間很少會叫「李國邦」做「國邦」,
「國邦,唔該你遞個釘書機俾我!」
民初時候或者返教會才能聽到。
只有親戚父母才會叫姓名2個字,
例如「婉君表妹」、「誠俊哥」,
但千祈唔好叫錯2個字的擺位,
例如「李偉業」不會叫做「李偉」或「李業」,
(除了劉德華的『劉華』和胡錦濤的『胡濤』之外),
朋友同事同學之間很少會叫姓名2個字(幾friend都咁話),
除非是專登玩文藝、玩camp。
但記者就喜歡叫藝人姓名的2個字,
例子:「學友」、「家燕」、「霆鋒」、「千嬅」、「黎明」、
加強讀者和藝人之間的親切感!(雖則讀者有心,藝人無夢)。


中文名一個字
如果叫對方名字的最後1個字,
就顯得欠缺文雅和水平低,
朋友同事之間叫對方做「啊蘭」、「啊鳳」、「啊萍」,
就好像回到70工廠年代,
「啊英,科長叫妳今晚加班呀!」
今天直叫別人姓名單字就帶點不尊重。
(花名另計,如『阿嬌』、『阿葛』、『阿麟』)


英文名
叫對方的英文名就解決以上問題,
朋友同事同學之間叫得舒服之餘,
雙方關係又不溫不火,不寒不燥。
方便和外國人溝通之餘,
又唔使計算叫Benjamin時應該叫「Benjam」、
「Jamin」還是「Min」。
從改什麼英文名可以觀察到那人的心理狀態。
以下純粹是個人身邊觀察,
由個人主觀感覺出發!


英文名四個發音
我覺得改英文名有四個發音的人,
偏向自戀、覺得自己是靚的一類。
例如「Isabella」、「Leonardo」、
「Katherina」、「Patricia」、
起用4個發音的英文名,
才能配襯出自己高貴典雅的感覺。


英文名三個發音
改三個發音英文名的人,
較4個發音的人踏實一點,
但都滿意自己的外表,
例如「Margaret」、「Josephine」、
「Natalie」、「Amanda」、等等。


英文名兩個發音

改兩個發音英文名的人,
是為中庸之道,
不會過份關心自己容貌之餘亦會注重儀容,
腳踏實地之餘又會有點跳脫。
例如「Nicole」、「Ronald」、「Mable」、
「Samson」、「Vincent」、「Jenny」等等


英文名一個發音
改一個發音英文名的人,
是最為實際、爽朗和率直,
不愛姿整也不計較。
例如「Ann」、「May」、
「Tom」、「Jay」、等等
港人通常件以「啊」字一起叫:「啊Ray!咁快搞掂啦?」


名詞英文名
有些人改名詞英文名,
例如「Rainbow」、「Daisy」、
「April」、「Dick」、「Melody」、等等
當然該名詞對當時人有特定意義,
每個英文名都有一個故事,
從名詞中可猜測到他的性格取向。
叫「Stone」的人其性格可能強過叫「Candy」的人。


中文名改英文名
有些人把中文名字的元素改成英文名,
例如中文名有「玉」字會叫「Jade」、
中文名字有「珠」字會叫「Pearl」、
中文名有「文」字會叫「Man」、
中文名字有「美」字會叫「May」等等。
此外,還有將中文名直譯英文:
「Ekin」直譯自「伊健」、「Sammi」直譯自「秀文」、
「Vincy」直譯自「穎思」、「Ellen」直譯自「愛玲」。
推想他可能十分喜愛自己的中文名字,
或者重視父母給予的中文名字。


英文疊字名
例如「Gigi」、「Jojo」、「Coco」
「DoDo」、「Mimi」、「Yoyo」等,
推想他想給別人一個可愛、樂天貪玩、
嗲聲嗲氣、不會長大的感覺。
(『唐唐』、『珊珊』和『城城』除外,
因為是由傳媒改而不是自己改)。


Wet妹英文名
是否「物以類聚」?
愛蒲Wet妹的英文名都很相似:
「Suki」、「Yuki」、「Miki」、「Nuclear」、
「Meko」、「Yuko」、「Jusco」等等,
在的士高內大聲嗌一句:「Suki!」
10個女仔中有7個會即時彈起問:「乜事呀?」
場內各人的手提電話中的電話薄必能找到一個叫Suki。


從改英文名可以推敲該人的性格,
那麼,從批評別人改什麼英文名字
又可否推算出批評者的性格?

1 comment: